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官方人员,以删除词条为由威胁并敲诈相关企业。在此严正声明:是免费编辑平台,绝不存在收费代编服务,!详情
合肥师范学院(Hefei Normal University),位于,是全国首批“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”培养试点单位、“国培计划”示范性培训项目实施单位、“卓越教师培养计划”试点单位、“十三五”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工程实施高校,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“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”建设高校、“创业学院”立项单位。
学院前身是安徽教育学院,创建于1955年,2007年改建为省属普通本科院校。2011年,学校获批服务国家特需项目1个(教育硕士),2013年,学校获批成为安徽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,2019年列入安徽省政府“551”工程硕士学位授予重点建设单位。
截至2021年6月,学校有锦绣、滨湖、三孝口三个校区,校园面积1295亩,滨湖新校区已经投入使用。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.74亿元,纸质图书近120万册;在职教工1142人,其中正高98人、副高328人,全日制在校本科生、研究生近1万8千人;设有15个学院和4个公共课教学部,本科专业58个,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向11个。
文学院,数学与统计学院,艺术传媒学院,电信学院,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,教师教育学院等15个学院
1956年,安徽省中学教师进修学院分为合肥师范专科学校、皖北区**工农速中(与安徽省中学教师进修学院合署)。
1958年,合肥师范专科学校、安徽师范学院(中文/历史/外语)合并升格为合肥师范学院。
1960年,皖北区**工农速中、安徽省中学教师进修学院(合署)改为安徽教育学院。
1972年,合肥师范学院撤销,中文/历史/地理/政教/艺术部分并入安徽劳动大学。
1978年,在原合肥师范学院和安徽教育学院等基础上,恢复安徽教育学院。
2011年10月,经国务院批准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工作单位。
截至2022年6月,学校拥有安徽省重点学科(C类)1个,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向11个。
:教育硕士(教育管理、心理健康教育、语文、数学、化学、美术、思政、体育、生物、物理、英语11个方向)
截至2022年6月,学校有在职教工近1200人,其中正高105人、副高342人;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、二级教授4人、“115”产业创新团队2个、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2人、省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2人、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2人、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、省宣传文化领域青年英才1人、省教学名师27人、省级教坛新秀34人。
:李进华、王家正、杨世国、姚如富、钱雯、孙志宜、郭玉堂、吴秋芬、胡玉娟、吕建国、胡昂、毕建洪、袁晓薇
:吕建国、潘洁珠、王琳、杨刘、陈宏友、乔宗敏、李和平、石丽娟、马晴、刘路路、袁立丽、申远、史君华、朱桂兰、方璐、唐永生、谈谷雨、王凡
截至2022年12月,学校拥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,省高峰培育学科2个,国家、省级**专业、特色专业28个、国家**课程1门、省级精品课程16门、精品线门、大规模在线门、虚拟仿线项;国家、省两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6个、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2个、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0个、省级示范实验(习)实训中心9个、省级教学团队36个、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31个、省级**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4个,2015年以来获省级教学成果54项,其中特等奖4项、一等奖15项。 安徽省专业改造与新专业建设项目7个,建有1个省级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。
学校是全国首批“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”培养试点单位、全国首批“国培计划”示范性培训项目实施单位、全国首批“卓越教师培养计划”试点单位、安徽省首批“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”建设高校、安徽省首批“创业学院”立项单位;是“国家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”、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专家单位;设有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、安徽省教育管理干部培训指导中心、安徽省教师资格认定中心;牵头组建“安徽基础教育发展联盟”;与合肥市庐阳区、包河区、经开区政府合作建立“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”。
:美术学、数学与应用数学、汉语言文学、电子信息工程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、生物技术、体育教育、运动训练
:古代汉语、化学化工文献检索与应用、数据库原理(资源共享)、办公自动化基础(资源共享)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(资源共享)、高频电子线路(资源共享)、组织行为学(资源共享)、戏曲鉴赏(视频公开)、
: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、卓越中学化学教师培养计划、卓越统计师培养计划、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计划、电子信息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
:合肥师范学院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、“卓越中小学教师”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
:艺术设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改革试点、音乐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、英语专业综合改革试点、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、财务管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
:教师技能训练中心、生物技术实习实训基地、化学示范实习实训中心、动漫创意与策划示范实验实训中心、工商管理实验实训中心、IT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实训中心、工程实训中心
:电子信息工程、网络与新媒体、物理学、软件工程、制药工程、物联网工程、酒店管理
a、合肥师范学院—合肥长虹实业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、合肥师范学院安徽林兰药业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
:《财务管理》、《现当代艺术思潮》、《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类系列教材》、《西方美术理论选读》
截至2016年12月,学校与美国特洛伊大学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等合作开展“2+2”和“3+1”本科人才培养;与美国索尔茨伯里大学、德国希尔德斯海姆大学等15个国家和地区高校开展学生交流和教师互派;与安徽省体育局等共建安徽省首个足球学院——合肥足球学院;与台湾铭传大学合作共建刘铭传学院,引入铭传大学相关专业核心课程,部分学生第三学年有机会赴台湾铭传大学学习、赴美国铭传大学密西根分校攻读硕士学位;与合肥经开区合作共建附属实验中小学。
截至2022年12月,学校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、安科生物、立方制药、合肥市、合肥兴泰集团等分别共建人工智能研究院、“魂芯”DSP实验室、生物医药产业学院、合肥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研发中心、金融实验室;与合肥市、合肥经开区及包河区、金寨县、中体产业、安徽国元证券、安徽新华发行集团、联宝电子等合作共建校地、校企产学研合作育人基地180个。
截至2022年12月,近三年,我校学子在中国”互联网+“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国赛银奖2次,在“田家炳杯”第七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、二等奖各1项,在“挑战杯”、数学建模、机器人、师范生技能大赛、亚运会、世界大会等省级以上赛事中获奖1000余项,周庆媛、朱金凤、段诗闻、苏超、王帅、蒋一凡、俞圣泽、孙习茹、胡德庆、陈瑾琨同学获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”,朱金凤同学同时荣获“中国好人”称号。
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的校本实践探索——以“重全员、低重心、强分层”为原则
截至2016年12月,学校先后获“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”,首届“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”,第三、四届“全国文明单位”,第六、七、八、九、十届“安徽省文明单位”,安徽省**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,安徽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,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等荣誉,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、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等荣誉。
2011年12月,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“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”荣誉称号。
截至2016年12月,学校拥有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1个、安徽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,安徽省高校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1个、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、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、安徽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分中心1个,拥有校级科研机构19个。
截至2016年12月,学校近三年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、自然科学基金、星火计划等国家级项目45项;发表学术论文1518篇,其中被SCIEI收录263篇;获国家专利145项;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5项。
a2012年度获得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;2013年度获得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;
截至2016年9月,学校图书馆拥有中外文纸质藏书合计105.9万册,电子图书260.99万册,中外文期刊1572种,1652份,音像资料6865件,中外文数据库34个。重点收藏本院所设各专业的专业文献及相关学科文献,注重收藏基础理论著作及专门著作。哲学、政治、语言、文学、教育、艺术、历史方面的藏书较多,类书、丛书、文集、图集及各专业常用的参考工具书收藏也较为丰富,初步建成由印刷型文献、电子文献、专业性文献信息数据库、共享资源等构成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。
《合肥师范学院学报》(《Journal of Hefei Normal University》)创刊于1984年9月,原名为《安徽教育学院学报》,2008年1月更名为《合肥师范学院学报》,
《安徽基础教育研究》是由安徽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主管,合肥师范学院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,2015年全年4期全文收录于《中国知识资源总库》。
《安徽基础教育研究》于2013年创刊,主要以电子刊形式将来自一线的调查数据、问题解析、改革案例及*新研究成果及时推广与转化。
校徽图案为圆形,主色调为蓝色,内容由校名中英文、中心图案和建校时间组成。校徽上标明了校名中英文。校名中文字体为苏轼体。
中心图案为学校主建筑锦绣校区图书馆,采取抽象构图,图案横画象征堆积的书籍,竖画象征竹简,寓义知识和教育。
校旗的旗面为蓝色,色标为“C:100 M:70 Y:0 K:0”,长方形,其长与高之比为三比二。
校旗常用标准尺寸为长240公分,高160公分;其他情况下也可采用以下三种尺寸:长288公分,高192公分;长192公分,高128公分;长96公分,高64公分。
“爱满天下,知行合一”是“伟大的人民教育家”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。
爱满天下,体现的是一种爱祖国、爱人民、爱教育、爱学生的大爱精神和博爱情怀,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。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。把“爱满天下”作为校训,既体现了以德立教、以爱施教的教育理念,也体现了立教为公、服务社会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,体现了学校落实“师范性”办学定位的本质要求。
知行合一,源自于明代王守仁的《传习录》:“知之真切笃实处,即是行。行之明觉精察处,即是知。知行工夫,本不可离。真知即所以为行,不行不足谓之知”。陶行知先生特别强调“行是知之始,知是行之成”。“知行合一”在本质上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。以“知行合一”为校训,意在激励全校师生员工既要追求真理、善于学习,又要勇于实践、敢于创新。
自强不息,出自《周易》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。学校自1955年创建以来,历经创业、撤并、恢复、改制、转型等坎坷历程,但全校上下始终牢记使命,以更好服务安徽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,抢抓机遇、与时俱进、顽强拚搏、开拓创新,实现了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。六十多年来,一代代合师人在推进学校事业发展过程中知难而进,迎难而上,充分展现出刚毅坚卓、百折不挠、勇于开拓、奋发图强的良好精神品质。
卓越,高超出众之意。卓越不是一个标准,而是一种境界、一种追求,是指将自身的优势、能力、资源发挥到极致的一种状态。追求卓越,既是学校的办学目标,也是精神动力。六十多年来,全校上下始终把追求卓越的精神贯穿到做好各项工作中,尤其是改制以来,立足“高起点”,注重高质量,追求高水平,实现了办学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。追求卓越,充分体现了该校师生志存高远、坚韧不拔、勇于创新、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。
诚朴,真诚质朴之意。诚信乃立人立学之本,朴真乃为人为学之基。学校历来重视师生的思想品德教育,大力倡导和引导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,树立诚心正意、务本求实的优良品德,诚实做人、诚心向学,在师生中形成了诚信友善、务实崇真的风尚。
包容,是大学的本质,也是做人的胸怀。“思想自由,兼容并包”是大学的包容,作为高校既要保持自己的学术传统和特色,又要具有国际视野,开放包容,海纳百川,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成果教育学生、创造新知;“诚信乐群、大度宽容”是做人的包容,既要悦纳自己,更要宽容别人,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、集体和国家的关系,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宽厚、宽容、宽松的氛围。
精细,精密细致之意。雅致,高雅的意趣,指品格高尚之人的优雅情趣。精细雅致,体现了学校师生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和风格。精细做事,追求事态完美而注重细节;雅致做人,追求品德清雅而不媚俗,反映了学校师生尚德尚美、精益求精的价值取向和良好风气,彰显了学校注重师生品德、品质、品位教育的成果。
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天职。长期以来,学校广大教师自觉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,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和业务学习,严谨治学、敬业爱生、言行雅正,树立起了“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”的师表形象,体现出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品德和情操,展现出了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。
在教育教学过程中,广大教师坚持“与学校同发展,与学生同成长”的工作理念,以陶行知先生为榜样,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,形成了教与学、师与生之间的平等共进的局面,陶行知先生提出的“先生创造学生,学生也创造先生”的教育信念在学校得到了体现。
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乐乎?” “学而不思则罔”。可见在学的基础上,勤于实践和思考,是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。惟有慎思,方能辨别真伪,获得真知;惟有勤习,方能学以致用,将知识转化为能力。勤习慎思既是学习的根本方法,也是优良学风的集中体现。
作为当代大学生当以成才为目标,以修德为根本。欲成才首先要成人,故应德才兼修,既要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,更要注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和道德意识品质的修炼,通过刻苦学习和实践锻炼,努力做到品学兼优,全面发展,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。
:陶行知《新大学——大众的大学》“大学之道在明大德,在新大众,在止于大众之幸福”。“大德”即大众之德。
:陶行知非常强调手脑并用,实际即强调知与行的统一。他说“人生两个宝,双手和大脑。用脑不用手,快要被打倒。用手不用脑,饭都吃不饱”。“手和脑在一块儿干,是创造教育的开始,手脑双全,是创造教育的目的”。
:1919年7月,陶行知在浙江**师范学校毕业生讲习会上发表题为《新教育》的讲演。他对“新教育”之“新”释义有三:一是“自新”,即本土的,非模仿他国的;二是“常新”,即做到“日日新”;三是“全新”,即精神与形式上内外一致。
:1942年7月,陶行知在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会上发表讲话,号召全体师生员工在进德修业上要“每天四问”。“**问: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?第二问: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?第三问: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?第四问: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?”。
:《论语·里仁》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”。陶行知强调“先生不应该专教书,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;学生不应该专读书,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”。
:陶行知《生活教育的目的》“我们的目的则在于教育的普及,生活的提高,自觉性的启发及创造力的培养”,强调了教育对人的内在自觉性的启发。这也是他提出的大学教育宗旨中“明大德”的**要义。
:《中庸》“好学近乎知,力行近乎仁,知耻近乎勇”。陶行知特别强调“行”的重要性,提出“行是知之始”,主张“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”;他强调“教学做合一,以做为中心”,“不在做上用功夫,教固不成为教,学固不成为学”。
:陶行知《学问之要素》“体健是人生的一个*要目的,也是学问的一个*要目的。学生是学习人生之道的人。学以厚生则可;学以伤生是断断乎不可的”。“厚生”的出发点是“教人做人”、“教人生活”,进而实现“工以养生,学以明生,团以保生”的生活教育目的。
(**教学楼)。出自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夫子循循然善诱人,博我以文,约我以礼,欲罢不能。”寓义为学生要把文化知识学习与加强品德修养结合起来,做到品学兼优。
(电子实验楼)。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,这也体现了陶行知倡导的行知合一、以行为先思想。寓义学生在学习中要注重实践,提高动手能力。
(生化实验楼)。出自清代魏源《墨觚·学篇二》:“及之而后知,履之而后艰,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?”同样也是强调了“行”的重要性,与陶行知行知合一的思想是一致的。寓义学生要注重知识的运用,加强实践与创新。
锦绣校区共有学生公寓10幢,均以“学”为名,意在勉励学生勤学上进,体现了学生公寓的特点。1-10号公寓分别命名为:崇学苑、禀学苑、敦学苑、至学苑、励学苑、赡学苑、惠学苑、积学苑、达学苑、邃学苑。
推崇、崇尚学习。《晋书·范宁传》:“(范)宁解褐为余杭令,在县兴学校,养生徒。期年之后,风化大行。自中兴以来,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。”
接受学习。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朱勃小器速成,智尽此耳。卒当从汝禀学无畏也。”注:“禀,受也。”
勤勉学习。《后汉书·儒林传序》:“邓后称制,学者颇懈。时樊准、徐防并陈敦学之宜。”
勉励学习。《后汉书·夏恭传》:“(夏)恭善为文,著赋、颂、诗励学,凡二十篇。”
善学。唐代卢纶《斅颜鲁公送挺赟归翠微寺》诗:“挺赟惠学该儒释,袖有颜徐线、积学苑:
积累知识。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:“乐羊子远寻师学,一年来归。妻跪问其故。羊子曰:‘久行怀思,无他异也。’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:‘此织生自蚕茧,成于机杼。一丝而累以至于寸,累寸不已,遂成丈匹。今者断斯织也,则捐失成功,稽废时月。夫子积学,当日知其所亡,以就懿德。若中道而归,何异断斯织乎?’羊子感其言,复还终业,遂七年不返。”
通晓各种学问。《后汉书·班固传》:“弘农功曹史殷肃达学洽文,才能绝伦。”
精深的学识。明代张居正《赠罗惟德擢守宁国叙》:“此非有邃学厚养,讵能是乎?”
合肥师范学院的学校里有竹园和荷园两个食堂,美食众多,不过想换换口味的话,可以选择去校园外觅食哦。 学校小南门那里就是小吃一条街,每天傍晚各种小吃出摊,烧烤、炒饭、奶茶、煎饼......应有尽有,出了校门就能到了特别方便。 淮河路步行街是合肥历史上有名的商业